渡槽又称高架渠、输水桥,是一组由桥梁,隧道或沟渠构成的输水系统。通常架设于山谷、洼地、河流之上,用于通水、通行和通航。用来把远处的水引到水量不足的城镇、农村以供饮用和灌溉。
世界上早的渡槽诞生于中东和西亚地区。公元前700余年,亚美尼亚已有渡槽。公元前703年,亚述国一西拿基立下令建一条483公里长的渡槽引水到国都尼尼微。渡槽建在石墙上,跨越泽温的山谷。石墙宽21米,高9米,共用了200多万块石头。渡槽下有5个小桥拱,让溪水流过。
古希腊的许多城市建有良好的渡槽,但古罗马人为认真,把供水系统看作是公共卫生设施的重要部分。罗马供水渡槽是建于公元前312年的阿庇渡槽;第十条也是一条则是公元226年建成的阿历山大渡槽;壮观的是建于公元前114年的马西亚渡槽,虽然水源离罗马仅37公里,但渡槽本身长达92公里。这是因为渡槽要保持一定坡度,依地形蜿蜒曲折地修建。
现在许多水利工程、引水工程等大量地使用着渡槽,创造出很多富有特色的新式渡槽、现代化渡槽。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钢筋混凝土渡槽。60年代以后,随着大型灌区工程的发展,各种轻型结构渡槽、大跨度拱式渡槽被广泛采用。二十世纪中期的中国,由于水利设施落后,直接影响了农村的发展。为了摆脱这种困境,引水灌溉成为一项突出的民生工程。渡槽作为一种水利设施,在这种背景下在各地开始大规模兴建……它见证了近代中国农业、水利发展的起承转合。
南水北调工程中,40余座引水跨越山谷和江河的渡槽,将成为世界的引水渡槽。日前,由武汉大学王长德教授带头的该项目通过专家评审,成功解决了在我国建设世界渡槽的技术难关。